资讯中心 >资讯详情

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·行业声音

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

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、局长 肖庆华

 

时隔10年,党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,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、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,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蓝图。从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一个尊重、五个统筹”,到这次会议提出的“五个转变、五个更加注重”和“一个优化、六个建设”,城市工作的思想脉络既一以贯之传承,又与时俱进创新,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,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。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,具备以最大力度、最小代价探索城市治理体系重塑的条件,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提供了改革“试验田”。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将对标落实党中央和重庆市委、市政府的新部署、新要求,找准中央宏观决策、市级中观承接在城市治理领域微观落地的切入点,充分依托直辖市的扁平化管理优势,持续健全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,努力走出一条科学、智慧、高效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。

聚焦党建引领机制创新

突出抓好城市“综治”

 

2024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,提出要建立健全“大综合一体化”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,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。重庆将进一步完善“一委一办一平台”体系,抓好体制机制创新,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效能。一是健全城市治理领导体系工作体系。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城市治理各领域、全过程,发挥重庆市城市治理委员会“统”的作用,构建市、区(县)高效联动管理体制机制。强化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综合调度功能,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全面转型。推动中心城区“市级统筹、一贯到底”,构建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超大城市整体“智治”体系。二是创新“大综合一体化”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。强化城市经营理念,推动城市管理运营模式改革,探索环卫、绿化、市政养护作业市场化运营,盘活城市资产。深化城市规划、建设、运营、治理体制改革,打造“规、建、运、治”综合场景,实现从规划编制、项目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管控。深化“大综合一体化”行政执法改革,推动行政执法从条块分割向整体协同转变。三是完善城市治理综合效能评价机制。优化城市治理效能评价标准,逐步构建城市治理“无感”评价机制。创新“每季一题”开展“晾晒”工作,把城市治理突出共性问题纳入全市“一把手例会”调度。统筹采用政策倾斜、专项资金、试点资格等多元化方式激励支持各区县。持续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,构建超大城市治理政策法规体系。

聚焦便捷高效安全运行

突出抓好城市“智治”

 

2024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,提出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,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“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”“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”。重庆要顺应数智化趋势,坚持以数字重庆建设为牵引,建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,为城市治理提供“智慧大脑”。一是夯实数字化治理基础。立足垃圾处置、设施维护等行业运行治理特征,政企联合探索打造城市治理可信数据空间,推进数据“完整、准确、一致、时效”标准建设。推进建筑垃圾治理、桥隧智管、智慧园林绿化等市级重点应用与化粪池监管、马路拉链等区县典型数字化应用的集成融合、贯通实战。实施“城市交通缓堵促畅治理”“城市治理立体巡查”等综合场景建设。二是突出人工智能赋能。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计划,推动智能体在城市管理各领域广泛应用。探索打造“人工智能+城市立体巡检”综合场景,推动中心城区巡检车“综合查一次”、无人机“综合飞一次”,实现城市治理问题发现、派遣、处置、核查、结案、评价完整闭环。三是数字驱动城市安全运行。强化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,加强“水、电、气、信、路、桥、隧、轨”数字孪生建设,加快城市供水管网互联互通管道铺设、老旧供水管道更新改造,开展道路塌陷隐患整治。拓展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,建立设施安全风险谱系基础数据库,划分“红、橙、黄、蓝、绿”5级风险点,提升城市运行安全管理水平。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、职业化建设。

聚焦城乡大美生态宜居

突出抓好城市“精治”

 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、耐心、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“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”“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”。重庆将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、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,下足“绣花功夫”,狠抓精细化管理,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品质。一是全域打造高品质宜居环境。深化全域环境综合治理,实施“渝城护学”“渝城助医”等系列环境提升行动,推进垃圾分类全链条治理攻坚,加大对建筑垃圾的治理力度,打造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面典型。完善水域清漂闭环落实机制,持续保持江清岸洁。开展城市环境品质“焕新”提升行动,抓好重点区域管护要素有序更新,带动打造全域高品质城市环境。二是系统提升城市生态品质。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科学实施增绿、添园、添彩,推进城市公园更新提质改造和口袋公园、山城绿道建设,持续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,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普惠能力。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,加强古树名木保护,加快打造“立体绿城”和生态园林城市。三是大力推进中心城区缓堵促畅。建立多跨协同的靶向治堵联动共治、一张图协同感知决策、数字化监督考核等机制,打通交通运行全链条数字化流程,逐步化解停车结构性矛盾。推行潮汐车道、响应公交、错时共享停车、堵乱点治理等“小切口”举措,缓解交通拥堵、停车难等“大城市病”。

聚焦群众所需所急所盼

突出抓好城市“共治”

 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为人民”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。重庆要健全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工作机制,坚持问政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效于民。一是构建多元共治格局。畅通问题发现与投诉渠道,发动市民通过多种渠道便捷反映问题;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履行社会责任,为企业开展公益活动提供便利支持;健全完善与新就业群体平台企业的政企协作机制,利用新就业群体优势,发挥城市治理领域前哨探头作用。二是建立全过程参与机制。建立“线上+线下”群众需求收集体系,通过“12319”“12345”等热线、社区服务中心、座谈会等渠道,实时采集多元主体的城市治理需求。依托市城市治理委员会首席数字官和专家委员会等,为城市治理重大决策、规划制定、项目评估、难题破解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咨询。对群众提出的城市治理需求,实施线上全流程闭环管理,实现分流转办、全程跟踪、结果反馈和追溯查询。三是健全基础支撑体系。开展“发现重庆之美”评选、“金点子”征集、直播问政等线上活动,以及“城市治理开放日”“3·19城市管理服务主题周”“城市治理伙伴沙龙”等线下活动,收集群众意见建议,加强互动交流。开展城市治理志愿服务活动,壮大志愿服务力量,打造城市治理志愿服务工作平台,建立多跨协同的城市治理志愿服务体系。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