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中心 >资讯详情

全国首个!超40年历史既有校园类建筑零碳改造示范项目

浙江工业大学西配楼曾面临设施严重老化、能耗居高不下、安全等级不足等多重困境,该项目通过“结构安全加固+被动式超低能耗改造+主动式可再生能源替代+智慧化精益运维+数字化平台赋能”五位一体的旧改路径,对老建筑实施了系统性零碳改造。

 

项目细节与实施方法

 

◇ 建筑改造与设备优化

 

该项目由浙江工业大学精心策划,将这座高能耗的危旧老楼成功转型为零碳科教重地,更展现了科技与智慧的完美结合。通过巧妙地集成屋顶光伏、幕墙光伏、风电以及储能技术,该项目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清洁能源微网系统。

 

项目利用屋顶、车棚顶空间,部署总装机容量60.08千瓦的混合光伏系统(单晶硅与碲化镉组件协同),并配置10千瓦级储能单元。

 

其中,能源系统的重构是关键环节,实现了从高能耗到零碳运行的重大转变。结构安全为基石,采用真空绝热板外墙保温及三玻两腔窗提升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,降低建筑本体用能需求。主动设备优化配置,构建楼宇级的清洁能源微网,实现“自发自用、余电储存”的能源模式。

 

空调系统采用一级能效设备及分室独立智控;新风系统集成高效全热回收技术(效率≥60%)与智能空气净化,并实时联动室内环境质量监测;照明系统采用高光效LED灯具,结合分区、定时、感应等智能策略杜绝无效照明。

 

◇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

 

将数字孪生技术引入建筑领域,通过构建精准的建筑数字模型,实现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监控与优化。这一技术不仅为建筑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,还能为运维人员提供便捷的教学和培训工具,从而提升整个建筑群的管理效率。

 

 

实现全要素数字化映射,借助BIM与IoT技术,创建物理建筑的精确虚拟副本,实现对空间、设备、能源、环境等所有关键要素的可视化与数据互联。全景监控与深度分析,优化空间与通行管理,以及安消一体化解决方案,作为开放式科教平台,推动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。

 

 

◇ 科教融合与实践

 

通过开放平台的数据接口,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能源管理数据。这一举措不仅将能源管理领域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,更为学生提供了实验验证与策略模拟的实践机会。

 

经过改造的西配楼,不仅是一个庞大的“碳中和”主题实验室,更是一个持续运行的“碳中和”主题实验室,其采用的各项节能技术、可再生能源系统、智能控制策略、监测仪表均可作为直观的教学展陈与实操对象。

 

◇ 达成零碳改造

 

经测算,项目碳排放强度较改造基准降低43.29kgCO₂/(m²·a),设计运行值达到负碳水平〔-5.48kgCO₂/(m²·a)〕,达到“零碳建筑”目标,成功获得浙江省首个改造类零碳建筑设计预评价认证,成为全国夏热冬冷地区及超40年校园既有建筑零碳改造的开创性范例。

 

这座曾经的老旧危房,经过精心的改造,已成功转型为一个集高端教学、前沿科研、产业孵化与理念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教融合创新平台。西配楼零碳改造项目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转型,更是可复制推广的经验,为校园及公共建筑存量更新提供了“浙工大方案”。

热门文章